2025-11-14
知識文章

AI運算時代的機櫃設計指南|用機櫃把散熱與效率拉滿

分享:

一、機櫃在 AI 時代的角色:導風、隔熱、供配電、相容液冷

AI 運算的浪潮正改變資料中心的核心結構。隨著 GPU 伺服器功率密度動輒超過 40 kW,一個單櫃的熱負載相當於以往整排伺服器機櫃的總和。此時「機櫃」已不只是裝機的容器,而是導風、隔熱、配電、支撐與液冷整合的關鍵節點。

一個成功的 AI 機房設計,不只取決於單台伺服器規格,而是「櫃內氣流」+「行列封閉」+「機房回風路徑」三者的整合效率。

  • 導風:確保冷風能順利從前門導入,經過伺服器熱源後由後門排出。

  • 隔熱:防止冷熱空氣混流,維持氣流方向一致。

  • 供配電:支援高瓦數伺服器的電源冗餘與整線管理。

  • 液冷相容:為未來升級 RDHx(Rear Door Heat Exchanger)或冷板系統預留空間。

 

二、機櫃在散熱中的角色:把「冷」送到位,把「熱」帶出去

1. 氣流方向是王道:前進後出(Front-to-Back)

AI 伺服器幾乎都採用前進風、後出風設計。若機櫃門型或開孔率不足,將導致風阻上升、冷卻效率下降。

 

2. 門型與開孔率設計

  • 前門開孔率建議 ≥ 75%:確保冷空氣能有效流通。

  • 後門開孔率 ≥ 80% 或採蜂巢式孔型,以減少排風阻力。

  • 高密度應用可考慮穿孔鋁門或加裝後門熱交換器(RDHx)。

3. 封堵與隔離管理

未使用的空槽應加裝擋風板(Blanking Panel),防止冷空氣短路;線材孔洞須以刷條封堵,避免熱氣回流。

 

4. 佈線與阻風

纜線過多、路徑錯亂會嚴重阻礙氣流。建議使用垂直走線槽與頂置纜線架分流,避免線材堵住風道。

 

 

三、氣流設計與冷熱通道:從櫃內到行列的一致性

1. 冷熱通道(Cold/Hot Aisle Containment)

在 AI 機房中,冷熱通道的封閉設計是效率核心。冷通道封閉(CAC)適合高功率、高密度伺服器;熱通道封閉(HAC)則利於整體空調控制與能源回收。

 

2. 行列式空調與頂置排風

  • 行列式空調(In-row Cooling):讓冷風就近送入機櫃,縮短氣流路徑。

  • 頂置排風(Overhead Return):將熱氣引導至天花板回風區,提高冷卻效率。

3. 監測點位與指標

安裝溫濕度感測器於櫃前、櫃後、頂部與底部位置,持續監測 ΔT(進出風溫差),確保冷氣分配均勻。

 

4. 實務優化

可利用 CFD 模擬(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) 分析氣流路徑,找出熱點(Hot Spot),再透過擋板或導風罩微調,達到最佳能效比。

 

 

四、高密度伺服器的機櫃選擇:規格、承重與相容性

1. 尺寸與承重

  • 標準 42U 高、600mm 寬、1000mm 深已逐漸不敷使用。

  • AI 機櫃建議採 1200mm 深、700mm 寬 規格,以容納大型 GPU 伺服器。

  • 承重建議 ≥ 1500 kg,支撐滿載設備與供電模組重量。

2. 配電與冗餘

AI 運算對電力穩定度極高。每櫃應配有雙路 PDU(Power Distribution Unit),並支援 32A 以上輸入電流。

 

3. 維護與安全

滑軌設計、快拆門板與安全鎖具能提升維護效率與防護性。建議使用具 EMI 抑制與防震結構的產品。

 

4. 液冷相容

若預計導入液冷,選購時需確認:

  • 櫃體可安裝 RDHx 或冷板液冷模組。

  • 管線預留孔位與冷卻液接頭位置。

  • 機櫃底座具備防滲漏托盤設計。

5. 驗收清單(櫃內)

  • 開孔率達標

  • 擋風板完整

  • 線槽封堵妥善

  • PDU、感測器配置正確

  • 承重測試通過

 

五、從櫃到房的落地路線:低風險逐步升級

第1階:風冷做到頂

在既有風冷架構中透過氣流導向優化、封堵管理、冷熱通道封閉,即可提升 20% 散熱效率。

第2階:局部 RDHx 或冷板液冷

針對最熱區(如 GPU Cluster)導入 局部後門熱交換器(RDHx) 或冷板液冷,減輕機房整體負載。

第3階:混合式長期規劃

最終可導入混合式架構,結合風冷與液冷系統,搭配動態能耗監控平台,逐步升級而非一次性更換,降低風險與成本。

 

六、FAQ:實務常見問題解析

Q1:前門/後門的開孔率要多少才夠?
前門至少 75%,後門 80% 以上;若採高密度 GPU 櫃,建議選用穿孔鋁門或整合式 RDHx。

Q2:既有 42U 600×1000 櫃可以撐 AI 伺服器嗎?
多半不建議。深度不足、承重不夠、氣流阻力高,建議更換為 1200mm 深的高承重櫃。

Q3:冷通道 vs 熱通道封閉,哪個更適合?
若追求極致散熱與能源回收,熱通道封閉(HAC)更有效;若空調布局受限,冷通道封閉(CAC)更容易導入。

Q4:要不要一開始就上 RDHx 或液冷?
不需一步到位。可先以風冷優化與局部液冷混合方式,待伺服器密度或功率上升後再全面導入。

繁體中文
加入我們

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,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。
按一下「全部接受」,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、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,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。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。 按一下「確認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。

管理Cookies

隱私權偏好設定中心

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,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。
按一下「全部接受」,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、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,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。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。 按一下「確認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。

查看隱私權政策

管理同意設定

必要的Cookie

一律啟用

網站運行離不開這些 Cookie 且您不能在系統中將其關閉。通常僅根據您所做出的操作(即服務請求)來設置這些 Cookie,如設置隱私偏好、登錄或填充表格。您可以將您的瀏覽器設置為阻止或向您提示這些 Cookie,但可能會導致某些網站功能無法工作。